發布日期:2022-04-20 點擊率:51
在這篇文章中,小編將為大家帶來以太網交換機" target="_blank">以太網交換機的相關報道。如果你對本文即將要講解的內容存在一定興趣,不妨繼續往下閱讀哦。
一、以太網交換機參數考量
(一)背板帶寬與端口速率的選擇
交換機的端口速率已經從10M、100M提高到現在的1000M,已經有人提出了兆兆位交換機的概念。從目前網絡應用的熱點來看,10兆交換機已經淡出市場。另外,由于10/100兆自適應網卡的價格大幅降低,使用戶能夠在桌面上享受到快速以太網技術,進而越來越多的用戶在主干上將使用千兆以太網交換技術。1000M交換機一般應用在大型網絡的骨干網中,與ATM一樣,為用戶提供高速的主干帶寬。100M交換機將在中小型網絡的主干中發揮作用,或者在大型網絡中扮演二級交換機的角色。
對于100M交換機來說,還有一種常見的參數是速率的自動適配,即交換機的端口速率可以與網卡匹配,決定是以10M速率還是以100M速率連接。
雖然端口速率很重要,但是,影響交換速度的因素除了端口每秒吞吐多少數據包的能力外,還有:(1)背板帶寬:當然是越寬越好,它將為您的交換機在高負荷下提供高速交換;(2)包轉發率:即交換機每秒轉發數據包的數量。
(二)交換方式
我們知道,交換機將每一個端口都掛在一條帶寬很高的背板總線(CoreBus)上,背板總線與交換引擎(SwitchEngining)相連,由端口進來的封裝數據包經背板總線進入交換引擎。交換機通過三種方式進行數據包的交換:
Cutthrough:封裝數據包進入交換引擎后,在規定時間內丟到背板總線上,再送到目的端口,這種交換方式交換速度快,但容易出現丟包現象;
Store&Forward:封裝數據包進入交換引擎后被存在一個緩沖區,由交換引擎轉發到背板總線上,這種交換方式克服了丟包現象,但降低了交換速度;
FragmentFree:介于上述兩者之間的一種解決方案。
當然,不是所有的交換機都支持上述三種交換方式,有些交換機只支持前面兩種交換方式,并不支持FragmentFree。
二、以太網交換機類別
通過上面的介紹,想必大家對以太網交換機的參數選擇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識。這部分,我們來看看以太網交換機的類別。
從使用的轉發芯片看,交換機分為ASIC型交換機和可編程交換機, ASIC型交換機具有高性能、低時延的優勢, 可編程交換機具有功能擴展靈活、開發周期短的優勢;
從使用場景看, 各個通信廠家包括cisco, h3c和華為一般都把交換機分為園區交換機和數據中心交換機, 園區交換機轉發性能相對較低, 提供豐富的端口形態和豐富的用戶接入管理功能。
數據中心交換機除了能提供更高的轉發性能外, 還使用一系列的技術給用戶提供流控功能 (PFC, QCN) 和用于云計算環境下的網絡虛擬化等功能。目前與云服務和數據中心交換機搭配的光模塊主要是10G、25G、40G、100G光模塊,易天通信(ETU-link)提供的光模塊均可兼容cisco, h3c和華為等品牌設備,相比品牌原裝光模塊,易天光模塊的性價比要高出很多,是極具性價比的光模塊解決方案。
在信息化時代, 數據的爆發式增長對網絡設備承載的通信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。網絡設備的承載能力增強, 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:一是設備的單端口速率變大, 二是設備的數據處理性能增加。
在單端口速率方面, 從當初的10Mb/s、100Mb/s發展到后來的1Gb/s, 10Gb/s, 現在已經有40Gb/s和100Gb/s的端口, 2017年底, IEEE802.3以太網工作組正式批準了包括200Gb/s和400Gb/s在內的新的802.3bs以太網標準。端口速率的提升一方面提高了單端口的通信量, 另一方面也簡化了網絡部署。
經由小編的介紹,不知道你對它是否充滿了興趣?如果你想對它有更多的了解,不妨嘗試度娘更多信息或者在我們的網站里進行搜索哦。
下一篇: PLC、DCS、FCS三大控
上一篇: 模塊化以太網交換機?